新闻资讯

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泉州洛阳桥

我国古代造桥技术曾长期领先世界,很多人也知道中国有四大古桥,相比北京卢沟桥,河北赵县的赵州桥的妇孺皆知,另外两座则显得低调很多。其中福建泉州的洛阳桥知名度虽然远没有前两者大,但确是古代实打实的超级工程。

 

 

何以见得呢?因为它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:世界第一座跨海大桥、世界第一座采用浮运架梁技术架设的桥梁、世界第一座采用生物固础的桥梁、世界第一座采用筏形基础的桥梁。

 

 

洛阳桥是由北宋名臣蔡襄主持修建,历时7年,花费了1400万两银子才建成,原长1200米,宽5米,有四十六座桥墩,两侧有500个石雕扶拦28尊石狮,7亭9塔点缀其间,武士造像分立两端,桥的南北两侧还种植了七百棵松树。

 

 

当然,这座桥上还有许多精美的雕刻,桥的一边是蔡襄祠,有蔡襄亲作《万安桥记》碑刻。

 

 

当时洛阳江“水阔五里,波涛滚滚”。人们往返只能靠渡船过渡,每逢大风海潮,常常连人带船翻入江中,大书法家蔡襄来到这里,决定修建一座桥,解决民众的出行问题。

 

北宋名臣——蔡襄

 

怎样让石头不被海水冲塌呢?造桥的工匠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,种牡蛎。牡蛎外壳附着力强,繁生速度快,无孔不入,一旦跟石胶成一片后,就会形成大量的碳酸钙物质,非常坚固,可以把桥基和桥墩自然地胶结成整体。这是世界上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中的先例。

 

 

洛阳桥还首创了“筏型基础”建造桥墩的方法。工匠们在江底筑起一条二十多米宽,二里长的水下长堤。然后在石堤上用条石横直垒砌桥墩,这种技术,直到十九世纪,欧洲人才开始采用。

 

 

这两种技术是中国乃至世界造桥技术创举,造就了我国桥梁史上的一段传奇,这也是这座桥得以留存900年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。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之为“洛阳桥是福建桥梁的状元”。

 

另外,洛阳桥还创造性地采用了“浮运架梁”技术。洛阳桥由桥墩、桥梁板、栏杆等部分构成,桥梁板石板呈纵向排布,为整块条石,架设在下方桥基上。条石最长的11米,宽0.98米,厚0.8米,重达10余吨。

 

 

这么大的条石是如何运送和建造的呢?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洛阳桥负责人林俊明说,这里就需要提到洛阳桥建造的关键技术之一,即“浮运架梁”——利用水涨船高的原理,在退潮时用木浮排将石材运送至两个桥墩之间的恰当位置;涨潮时,水面将浮排和石材整体托起,调整安放至桥墩;再待退潮时将浮排移走,完成桥面大条石的安放。

 

为什么它会叫洛阳桥呢?因为战争动乱时期,大量中原人南迁到泉州,开垦山林,人们觉得泉州的山川地势很像古都洛阳,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,此桥也因此而命名。

 

 

从这之后,泉州桥梁建筑空前兴盛,著名的安平桥、石笋桥、顺济桥、盘光桥等也相继建成,因而有“泉州桥梁甲闽中”的美誉。

咨询热线
QQ咨询
  • 秦经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添加微信
  • 微信扫码咨询

查看更多产品,点击这里。

桂ICP备19011775号-1